1600万阅读背后

点击展示全部

撰文 / 编辑部

设计 / 琚 佳

汽车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2024年的推送文章被阅读过1617.6万次,平均单篇阅读量1.7万次,被讨论最多的一篇留言1330条。

一篇213万阅读量的爆款拉高了平均数。

一位自媒体创始人说过,汽车媒体要非常努力,才能原地踏步。一语道破了这个行业的竞争态势。

乙巳年大年初一,编辑部同仁回顾了2024年各自的成绩单,解读自己拿得出手的报道和爆款,分享背后的故事与思考。或激昂或平淡,汇报给我们的读者。

好消息是,2025开年,我们又收获一篇190万阅读的爆款。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抬爱。

在此给汽车商业评论所有读者拜年,恭祝各位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愿新的一年我们彼此都能实现心中的小目标。

张霖郁:为什么我喜欢关注大众集团?

整个2024年,我观察最多的企业是大众中国,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大众安徽的相关动态。

面对全球拥有67.5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中国9万名员工的这样一家全球大型企业,深感每一次的报道只是描绘了大象的一个脚趾,或是知道了大象的轮廓,却不了解这一庞大躯体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心脏如何供血,肺如何过滤代谢出二氧化碳。

后续还需要更多努力、访谈、调研以及文化层面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大众集团,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回答,就是从2018年迪斯(Herbert Diess)出任大众集团CEO时就宣布转型,随后2021年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纯电ID系列再到终端尝试代理制……转型方面,大众集团和丰田、BBA等传统车企相比,起步很早,但最终似乎赶了个晚集,没能阻挡在中国市场整体下滑的趋势。

这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大众的体制所造成的。如果体制是问题,能否进一步了解是什么样的体制导致了大众集团目前的困境?由此可以类推宝马和奔驰的转型困境。这是我2025年试图弄明白的一个选题。这种明白,不是理论层面的,而是实际执行层面展现的各种困境。

大众和丰田还不一样,虽然丰田在中国市场同样面临下降,但凭借美国以及其他区域市场的增长,丰田远远弥补了中国市场的下滑损失,利润率表现得也相对好一些。

2024年,我写的两篇独家报道,关于CARIAD组织架构调整的文章平均阅读量接近5万,软件业务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是极为陌生的业务,大众对于CARIAD的不断调整也代表了传统车企在这块业务上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以及再思考,再到当下相对清晰的过程。

大众集团已从迪斯(Herbert Diess)时代软件全部自研转向核心能力自研其余外包的模式,这是新的尝试。CARIAD在大众集团内部的地位将逐步降低。中国方面,CARIAD的工作重心已调整为CEA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其余的业务将不再成为重点。

大众中国提出到2030年总销量实现350万辆,这将是三家合资公司的总和。而2026年,将是检验他们中国战略是否成功的一年。这两年,相关研发、营销相关团队将承受巨大压力。

作为一名从纸媒时代幸存下来的记者,我内心希望大众集团能够挺过来,这里面其实投射了个人的情感,因为大众集团仍代表了过去传统车企人文的一面、维持住底线的运作以及面对竞争仍留给对方和自己的体面,对我而言,他们也代表了纸媒时代让人怀念的相对开放和透明的氛围。

牛跟尚:要么引发共鸣,要么引起争议

2024年,多么的卷。

就拿我每天工作的最大成果——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来说,以前过万就自认为是爆款。

到了2024年,阅读量1万,则是门槛,只能说合格。

而爆款的门槛变成阅读量30000,30000才是优秀。

这样的优秀,我配了9次。

如果说阅读量100000是泼天的富贵,这样的富贵,我富了2次。

1万是门槛,3万是爆款,10万是追求。

这是多么地“不可能变可能”。

截至12月31日,我2024年超万阅读量的微信微信公众号31篇,其中,超10万2条,分别是《五看中国客车,“三龙一通”的伤与痛》和《山东重工领导调整,谭旭光或退而不休》。超5万阅读量的3篇,超3万阅读量的4篇,1万以上阅读量的22篇。而2023年过万阅读量为6篇(含1个5万、1个3万)。

如果看分子,我还算优秀。

再看分母,我采写或参与采写新闻报道253篇(含10条改编转载,主要在微信号、杂志及网站原创性文章)。这样一算:

合格率为12%,爆款率3.55%,富贵率为0.8%。

按照这样的算法,我每写8篇会产生一篇10000阅读量,每写30篇会产生一篇30000阅读量,每写130篇会产生一篇100000阅读量。

这说明,写爆款没有什么秘密:

多写,手熟,总有一款会爆。

这样的算法,虽粗暴,但对一个勤奋的人,特别实用。

在流量时代,其实有算法。

这样的算法,我用一个流行的概念叫情绪价值。

直白地说,你的文章要对读者和受众有用,能挑拨起记忆、情感,影响心绪:

要么引发共鸣,要么引起争议。

如果一篇文章,从标题到导语乃至正文,四平八稳,没有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效果,也没有情绪价值,大概也就凉凉,想要流量,就是妄想与妄念了。

不信,你再品一品我的其他7篇爆款的题目:

《车市恶战已突破底线,谁不降谁先死?》

《带发动机的电车逼死油车》

《被逼到墙角的电动车国家队》

《最容易混淆的车企,这三大集团排前三》

《合资车跌穿底价》

《一汽东风领导有变》

《汽车淮军》。

以上,献丑了!

周洲:深度报道没死

2024年,我有两个10万+稿件,一个是7月23日的《特朗普:欢迎中国汽车,但必须在美建厂,否则关税加200%》,一个是9月16日的《潍柴也盘不活的昔日客车霸主,退市正当其时》。

第一个爆款,是个字数较多的长编译,并且是迟了一天发的微信二条。

举国上下都在关注对岸的美国大选,尤其关注对中国的影响。这种选题,一般阅读量都会不差,但要避免千篇一律,注意查看已经报道过的标题和角度,内容上需要选择和雕琢,标题上需要精准定位,比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

我司最近的近200万+爆款文章《特朗普29分48秒就职演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这两条》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爆款,是有备而来。

亚星退市这篇稿子我前后跟了1个多月。我们在被亚星拒绝采访后,只能侧面采访,从在亚星工作过的老员工以及了解客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处,尝试还原亚星退市的自身原因和大环境因素。

这类带有“时代眼泪”性质的选题,总能拨人心弦,引发人们的共鸣。

这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选题方向,从一个事件、一个企业切入,去看后面的纵横时代网络。

再加上更早的10万+稿件——2023年9月15日的《强拆,抽贷,石家庄近200家4S店的灭顶之灾》,其实我操作的爆款选题,都是突发新闻以及带有调查性的深度报道。

这说明,深度报道没死,一定有人在关注这些,耐住煎熬磨稿子是值得的。

当然,好标题很重要。好的标题为爆款稿件贡献了半壁功劳。

孟为:不该忽视合资、外资的力量

过去一年,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累计份额已经攀升至61%,有预测称,这一比例将可能进一步上涨到70%。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下,自主品牌的高歌猛进,在一定程度上映衬出合资品牌势能的减弱,人们一提到合资品牌,似乎已经离不开“电动化产品缺乏竞争力”“智能化水平落后”的评价。

从报道的数量上和上榜热搜的情况看,自主品牌的关注度也已经对合资品牌null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131
01-29
分享

我来说两句


表情
发表您的看法…
半价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