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iEVS4万里公测:电动车跑长途是否是伪命题?

江淮iEVS4于今年4月份在上海车展上正式上市,它是江淮基于自家瑞风S4上改造而来的纯电动小型SUV。其售价区间为为12.95——15.59万元,目前同价位内主要的竞争对手有瑞虎3Xe、名爵EZS等。

当然,对于电动车来说,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还是续航里程。瑞风IEVS4目前提供(55kW/61Kw/66kW)三种电池容量版本,对应的NEDC续航为(355km/402km/470km)。

纵观目前主流的电动小型SUV,在不高于15.59万元内,它是电池容量(66kW/NEDC470km)最高的SUV选手(轿车为Aion S)。

在有了如此的“高续航”情况下,自然就有了底气去挑战电动车的“禁区”——跑长途高速。所以江淮官方就组织了这次由北向南,再由南往北的往复运动。这个活动除了让媒体体验车辆外,主要还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续航优势。而我参加这一站,则是处于南端最后折返点的海口站。

关于续航与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活动的局限性,我此次仅对车辆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动态体验,5位试车编辑共用一台试驾车,因此没有条件进行实际的电耗测试及充电体验,大家最为关心的充电以及续航问题,只能等待以后有车实测以后,再为大家解答。此次试驾的车型为最高配,其电池容量为66kW,NEDC续航470km。根据官方数据显示,车辆的慢充时间(0%—100%)需要11小时、快充时间为0.67小时(0%—80%),充电速度在同级算正常水准。

江淮iEVS4看起来怎样?

毫无疑问,这是一台典型的油改电车型,因为无论是从外观内饰,还是内在的布局,都可以看出它曾经的模样——瑞风S4。只不过前脸采用的全封闭格栅及车尾的EV标,证明了它与普通瑞风S4不一样。这种做法在该价位内也算常规操作,毕竟利用已有的燃油平台去改造电动车,降低研发成本,这对于厂家自己来说是好事。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油改电通常体验还不如燃油版车型好。好在,作为SUV的瑞风IEVS4,在这点上并不明显。

但还是建议江淮尽快推出一个真正的“纯电动平台”吧,这样既能保证消费者体验,又能提高竞争力。毕竟都现在你都“江淮大众”了,取长补短也是可行的方式。

江淮iEVS4开起来怎样?

开起江淮IEVS4的第一感觉就是:响应好。每当你踩下一点油门,或者说电门,车辆总会迅速地给到你反应。因为电动车根本不用考虑涡轮迟滞等等常规燃油车需要面对的问题,电机的特性导致扭矩爆发来得特别早。如果你直接油门到底,甚至还能提供同价位燃油车无法提供的推背感。这也是为什么,电动车很容易讨好驾驶员的原因——动力直接而迅猛。

有得有失,你在得到了极好的动力同时,还要需要去牺牲,或者说习惯不同于燃油车的驾驶方式。像开着江淮IEVS4,我最不习惯的就是刹车脚感。一般电动车的制动装置往往要搭配动能回收系统,所以往往脚感都会比较奇怪,特别的不线性。

瑞风IEVS4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踏板前段硬重,但踩下去之后突然又会变得轻浮,制动力分配不线性,需要驾驶员去适应。

这就引申出第二点:动能回收不够好用。江淮IEVS4的动能回收是不支持强度调节(仅有开关),因为ECU会根据电量的情况来进行自动调节,所以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动能回收要么太弱、要么太强),其在易驾性及经济性之间很难拥有一个平衡点。换句话说,瑞风IEVS4的刹车踏板本来就不够线性,现在动能回收的力度还随电量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整车的制动状态不处于稳定值,需要驾驶员经常适应,开起来不够得心应手。

要说明的是,好在江淮IEVS4上的动能回收系统的默认逻辑是比较聪明的,当你丢开油门的情况下,并不会立即动能回收,反而是稍作延迟才会出现明显的制动迹象。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过驾驶员在低速区间跟跟走走的过程中损失滑行能力,有利于提高行驶效率,算为驾驶员减轻负担吧。

江淮IEVS4的底盘是拥有“厚实感的”。当然这个“厚实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车重。其66kW的电池容量导致了整车质量超过1.7吨。对于一台小型SUV来说,这绝对是oversize了。

所有整车较重的江淮IEVS4不单在日常路面拥有极佳的贴服性,而底盘对于震动的过滤也干脆利落。即使是非独立后悬,也不会有过多的碎震传递到后排乘客的屁股上。作为一台小型SUV,江淮IEVS4也能给予乘客一定的“高级感”。

加上原厂自带的米其林轮胎和拥有更小工作声音的电动机,整个车的行驶质感在这个价位内算得上良好。在接近两个小时的试乘试驾过程中,我都没有感觉到不适。

买否?

对于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其关注点依旧是两个:一、牌照;二、续航。这两点,江淮IEVS4绝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何况,它还拥有不错的行驶质感。

但请注意,2019年的新能源补贴过渡期结束,也就是说目前江淮IEVS4的售价区间——12.95-15.95万元,已经是补贴后的售价。在没有补贴优惠的情况下,仅靠长续航这一点,能否让消费者愿意埋单,还是个未知数。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TA的精彩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