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向酒店服务员问明路线,步行前往卢沟桥。
横穿马路,沿着宛平城城墙根前行。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郊驰名中外的古桥一“卢沟桥”东。
“宛平城”初为军营,始建于明末崇祯11年(公元1638年)、历时三年建成。此后商肆、民居日渐迁入,故又名为“拱北城”、“拱极城”。1928年,“宛平县公署”从北平市迁至“拱极城”,因而改名为“宛平城”。1956年,“宛平城”连同“卢沟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达宛平城西南角城墙处,往北行走不远,就到达卢定桥了。
我仰慕卢沟桥大名已久,但仰慕终归只是仰慕。若千里迢迢专为看一桥,作为一普通百姓也实属不大可能。幸儿2019年8月,太平洋汽车网在京召开版主培训会,虽然培训地点距卢沟桥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岂能让游卢沟桥的心愿失之交臂?于是,我提前到京后来到卢沟桥。
转过城墙一条笔直马路伸向远方。犹豫片刻,找准方向就迈开了脚步。虽说是清晨,刚刚初升太阳十分温柔,但时令已接近处暑。阳光不太毒辣,但天气有些热。于是自己给自己打着气鼓着劲,还好心中有一丝清凉,感觉也不是很热。
当我踏上卢沟桥时,在心里非常激动。
大名鼎鼎的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十一孔,也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发生地
卢沟桥,这座横卧在北京永定河上的石桥拥有众多历史符号。
这里有“卢沟晓月”的美丽风景,有“卢沟桥事变”的悲壮历史,有“数不清”的桥头石狮,还有骡马商队的蹄痕辙印……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这座800多岁高龄的古桥饱经沧桑,风采依然。
桥头两侧建成了文化纪念广场
有大型抗战雕塑及仿制炮筒若干,意在提醒国人在享受岁月静好。
雕塑表现当年建造卢沟桥和卢沟桥上的情景。
品味古老艺术杰作的同时,莫忘那一段国耻,莫忘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们。
桥头两侧建成了文化纪念广场,有大型抗战雕塑及仿制炮筒若干,意在提醒国人在享受岁月静好,品味古老艺术杰作的同时,莫忘那一段国耻,莫忘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们。
我并不是急不可耐的奔上桥去,单就是那桥首边的古柏、巨碑、矗立的华表、石象。
铺设引桥的坑坑洼洼的巨石,这一切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双脚犹如迈进了千年历史的长隧,我的双腿如灌了铅般的沉重,同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漫步到桥头,北侧有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及碑亭,有康熙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碑亭之外。
但见一巨碑巍然耸立其旁,观之高四米多,宽一米多,厚约七八十公分。
碑顶祥龙环绕,碑下镇一石龟。碑的四面均勒石为文,字体古朴苍劲。细观之,原来记载的是清康熙二十七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卢沟桥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卢沟桥建亭刻碑,将乾隆帝手书“卢沟晓月”四字刻碑立于桥头。
游走桥上,路旁时不时传来自行车铃声,想必现在古桥依然充当着附近居民的“交通要道”吧。
居桥头石碑“古渡千秋”记述,1985年之前,卢沟桥一直发挥着经济运输的作用。自元1192年建成迄今,共修缮13次,前后八百多年历史,卢沟桥一直车水马龙,热闹不已。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
巨碑西五、六米之外立一华表,与碑同高,下设八角须弥座。
上穿云板石。
连座圆盘之上雕有一石狮迎向西方,神态自若,犹如迎送过往的路人。
桥头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只大象作为抱鼓石,粗长的象鼻顶着望柱,显得憨态十足而又孔武有力。
铺设引桥地面的方形大白石坑坑洼洼,不用说那是无情岁月的磨砺,沧桑历史的烙印。就犹如饱经风霜的父亲脸上的沟壑,让人怎能不感叹岁月的无情而心生敬畏呢?
我的心犹如跌落到了历史的深潭,双脚沉重得难以自拔。
脚步姗姗地走上桥面,朝西望去,哇,竞是两列狮子的长阵。
我的心跳在加速,眼角也有些湿润。
我端详着柱头上的狮子,它们的形态各异。我在看着它,它也在看着我,我们好像在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想摸一摸它们苍老的肌肤,但最终没有。
因为我忽然感到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灵性,带着使命。它们的神态竟是那样的威严,是那样的不可侵犯。它们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它们是神灵的化身,我这凡人的手岂能将它们亵渎。我收回了我的手。
卢沟桥上,最为著名的就是这些怎么数也数不清的几百个石狮子。
它们好像是一个个坚贞不屈的卫士,和我们中华儿女一起守护着古桥的和平与命运。
它们当中,明清时期的狮子较多,金元时期的狮子较少,有些是被洪水冲毁了,有些是被雷电劈碎了。
这些狮子神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大狮子身上仿佛还有几只小狮子;有的狮子在仰望着天空;有的狮子好像在细细地打量着游人;有的狮子神情严肃;有的狮子则面带微笑,好似在互相嬉戏。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
卢沟桥为全石结构。一长溜的望柱一长溜的石狮。
各望柱之间均嵌入石板相连。望柱与栏板石阳面全都雕有各式花卉图案。全桥简直就是一个硕大的无与伦比的工艺品。站在桥上左顾右盼,不由人拍案叫绝,望狮兴叹!难怪马可波罗称之为"一座巨丽的石桥!”
看着这么多精美绝伦的石狮,我忽然联想到雕琢这些石狮的工匠们和他们的手。
这样的手必然是一双粗糙的手,一双劳动者的手,但同时也是一双创造奇迹的艺术家的手。那些纨绔子弟的手,只配吃喝玩乐;而那些官老爷和文人雅士们的手也只能拍一拍惊堂木或者对月吟诗或者作些花拳绣腿的文章罢了。
纵观华夏大地上的艺术杰作,无一不是劳动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漫步到桥西头
又有康熙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碑亭之外,其旁仍立华表一副。
卢沟桥和更古老的赵州桥同处华北地震带,共同经历了历史上多次强震以及1966年邢台7.2级大地震和1976年7.8级唐山大地震的考验(距震中只有100多公里),让我们无不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我迎着初升的太阳转身回走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地处北京西南十五公里。自古就是燕京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
漫步卢沟桥上,可以想象有多少历史风云曾经在此际会?耳边似乎又响起千军万马厮杀的历史回声!无数的战车、辎重、人马,从这古老的桥面上隆隆而过。
我走下河岸,桥下清晰的永定河此刻静静地躺着。卢沟桥不是很长,但由于是拱形的,从一侧看依然望不到尽头。望着卢定桥,细察石狮、望柱和栏板,昔日弹痕依稀可辨·····
七七事变的硝烟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同时一个声音在高喊:这样的历史,岂遭蹂躏!这样的文化岂遭践踏!霎时间,军号嘹亮,杀声震天……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被蹂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想到这里,我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了。
由于在中午之前要赶到培训地,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景区。再见了,艺术之桥,英雄之桥,民族之桥!
谢谢欣赏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