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载APP
搜索
历史搜索
猜你喜欢
我与公元前有个约会——纵览西汉函谷关遗址全纪录
2226 5 Yeti论坛
2019-02-22 15:46
这是一篇旅行游记
出发时间/2019-02-19 出行天数/1天 人均费用/100元 独自一人 洛阳市
1/ 走近西汉古驿道
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境内的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位于洛阳市西20公里新安县境内的另一个函谷关。为了避免混淆,早有古人将灵宝的函谷关称秦关,将新安县的函谷关称汉关。汉关关楼横跨两京故道(洛阳至长安的驿道),坐西朝东,北靠陇海铁路,南接青龙山,西临县城,东濒涧水,关前有道天然屏障叫八陡山,为古战场遗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说的“汉时关”即指此关。今天利用休息时间,我只身来到这个汉函谷关一睹风采。
车子停好,开始浏览汉函谷关遗址风景区,因为有旅游年票,可以径直走向景区大门。从门边宣传栏的介绍中先略知一些关于函谷关的历史渊源。汉函谷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我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过了服务大厅,后面就是景区检票入口。左侧有“新安函谷关遗址”石碑,旁边另有一方石刻“丝绸之路,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看了这两方碑刻,又联想起灵宝的函谷关景区,那里没有文物保护标志,除了新建的函谷关城楼外,多数是一些与道教有关的建筑与碑刻。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指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汉帝国设立在中原地区的防卫都城,以及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时自丝路起点都城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为洛阳周边八关之首。
进了景区,两侧是木质围栏,一条笔直的竹林小道通向北方。
步行200米有座小桥,桥下就是日夜流淌的清澈的涧河水,河北岸的小路,是通往函谷关遗址的必经之路。
水面如镜,似乎想让远古的历史在这一刻凝固。
河北岸右侧有一段考古发掘出来的古驿道遗址。
古驿道凿山而建,山体为红砂岩,石质较硬。为保护古驿道,现在搭上了木质栈道,人们通过栈道参观周边的遗迹。
驿道东西走向,目前清理出来的这一段路长58米,宽2——3米,路面上留有清晰的车辙印。
回首西望,翠竹黄草,仿佛回到了远古的汉代。
而我,可能就是汉代的一名普通百姓,今日有幸走在这斑驳的古道上,等待一位佳人的相约。
路边山崖上,怪石嶙峋,造型各异。
抬头看,崖壁上刻有文字,依稀可见是“上元二年十月”,还有“王、赵”等姓氏。“上元”为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看着这些古代遗迹,脑海中不觉浮现出前几日去过的洛阳城丽景门的步行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忙热闹景象。
2/ 赴约西汉函谷关
离开古道,沿河边土路缓缓向西而行,远远地就看到了期待中的汉函谷关关楼等建筑遗址,配以干枯的草地和土路,越发显得古老而沧桑。
去往关楼,先是要经过一个亭廊相连的建筑,名曰接官亭。我基本判定这是个后来按照历史记载或场景需要而新建的配套设施。
所谓接官亭,应该就是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地方。
接官亭下一副楹联,汉唐仪礼罔天地,河洛道德纳圣贤,不知何人所写。
过接官亭继续往西,是一片开阔的草坪,草坪上立有一组雕塑为接官雕塑,其中有汉人、胡人,还有马匹和骆驼。胡人手里捧着丝绸,汉人手里捧着酒坛,看上去是在进行商品交易。
汉函谷关是古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关塞,和平时期,关城内外都是东西方商人交易的场所。
有史料记载,新安函谷关位列东汉时期洛阳八关之首,其不仅仅是一道关卡,而是一条南北防线。这条防线北及黄河,南至洛河,至少包括函谷关、散关两个关口和“塞垣”或“障”三部分,控制着洛河、黄河、崤山道等水陆通道,进而控制整个洛阳盆地和关中盆地之间的联系。
汉函谷关城与故新安县城合为一体,军民共用,城内不仅居住着守城官兵,还有世代在此居住的市民,以及来自内地及西域各国的商人。
洛阳曾经是东汉、北魏、大唐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汉函谷关则是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关塞,那时的函谷关必然是万方辐辏,商贾云集的景象。
汉函谷关关楼遗址与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遗迹呈"H"形连接,整体东西长约270 米,南北宽约80 米,两座阙台建筑基址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二者之间为通关古道路。南北两侧汉代长墙遗迹分别与两阙台遗址相连,南侧墙体遗迹残长150m,残宽2-7m;北侧墙体遗迹残长270m,残宽6-13m。
慕容帮主到此一游。
继续西行才发现,这是一条碎石铺就的黄砂路,路面平直深远,黄土漫漫,前方横跨在土埠间的一座关城,就是今天的主题——汉函谷关。道路两边立有两排武士雕塑,身穿铠甲的武士手持长戟,立于道旁,威武庄严。武士的列队阵势,犹如函谷关正在迎接一位来自洛阳的高官,或者欢送西域回国的特使。
长路漫漫任我闯,带一身胆色和热肠,找回自我和真情,停步处别视作家乡……
威严威武的武士。
临近关城时,见左右两侧各有一座残存土台,分别称“北阙”和“南阙”。
二阙为汉函谷关南北角楼,左右对称,以拱卫关城。“北阙”俗称“鸡鸣台”,“鸡鸣台”源自春秋战国“鸡鸣狗盗”典故。据说齐国孟尝君自秦国咸阳东逃,途径函谷关,门客学公鸡报晓,骗得关吏提前打开关门,从而逃出了秦国。
“南阙”称“望气台”,东西残长30米,南北残宽25米,残高15米左右。据记载,函谷关令尹喜见老子骑牛出关西去,劝其留下《道德经》。大致是说,一日清晨,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称必有异人到来,不一会,老子骑着青牛跚跚而来,尹喜邀老子著《道德经》,并随老子西去,著有《关令子》一书。后人认为“紫气东来”是吉祥之兆,常被制成匾额挂于门前。
来到关楼下,但见关门上方镶有一方石匾“函谷关”,是由康有为题写,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与汉关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两千多年来,汉关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现在看到的函谷关是1923年由国民党靖西军司令、新安铁门人张钫将军所重修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吻合,汉代新安县铁门人杨仆将军建此关,两千年后还是新安县铁门人张钫将军重修古关。
城楼的门洞两边各镶有一副石刻对联,东口镶的是:“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口镶的是:“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
关于对联上的尹喜,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尹西,是函谷关的关令,曾在朝中任大夫,善观天象,通读古籍。一日清晨,尹喜在城楼上眺望,只见东方紫气浩荡,似有龙形环绕,想来一定有圣人由东向西而来,故命人在城门处守候。话说老子一路骑着青牛向西来到了函谷关,一到函谷关,守卫一见来人骑着青牛,仙风道骨,气象非凡,奉关令尹喜的命令,便把老子拦下,请其停留片刻,并马上报告了尹喜。尹喜听闻等待之人已到,马上前来拜见,见来人竟然是老子,想起前几日紫气东来之天相,尊老子为圣人。相谈之后得知老子欲出关西去,以后再难得相见,恳求老子在关口多住些日子,写些感悟留下以教化后人。老子本来也不想多做停留,只是临出关才发现自己没带通关文牒,无奈只能留下,写下了一部五千余字的的著作交由尹喜。这部五千余字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著作,就是著名的《道德经》。
巍峨的关楼门洞,无不让人肃然起敬。函谷关在我国历史上闪耀过璀璨的光芒,它的政治、军事、文化价值自古为世人所瞩目,再加上如今考古、旅游事业的发展,观赏者更是络绎不绝。
函谷关地势险要,位置优越,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至解放战争,在此发生过无数次大战役,流传了众多的历史传说和经典战役。
关楼西门外,依旧有武士把守。
南侧武士的背后,也有一块黑底石刻:新安函谷关遗址。
慕容帮主到此一游。
再往外,按照导游指示牌可以看到,还有好几个要去浏览的地方。在这里,我终于见到了貌似情侣的两个游客,他们也是来赴公元前汉代之约的吗?
这是做什么用的?难道是插幡旗的旗杆底座?哦,原来这里以前是一块大石碑。
3/ 关楼上的风景
关城楼西门南侧修有一排实木楼梯,从这里踏着楼梯登上城楼。
拾阶而上,可见枯草、积雪,古墙、武士,无不透着久远的气息。
城楼上青砖铺地,四周的木箱可以想象这里平时也是花草点缀,赏心悦目。
<br>城楼正中是楼阁残基,青砖砌筑的四个拱门,围着一个中心,上面原来建有关城楼阁,是古代守关将士登高望远处。
战国时代,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国西进,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函谷关。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称汉函谷关。
汉后数百年,汉关一直是各朝统治者的重要军事要塞,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历代帝王多有登临,文人墨客常有题咏。东汉光武帝曾在关内设大驾宫,唐高宗和武则天也曾在此建合碧宫。
站在城楼上,眺望关下,古道逶迤,晦天苍茫,恰是唐朝诗人王维笔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境。
西风吹我度函关,古壑泉声静自閒。老子骑牛沙上去,仙人化鹤苑中还。断崖木脱悬残日,绝域云横失好山。旧说度关珠履客,一声鸡唱翠微间。
2000余年来,汉关历尽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关高25丈,南北长10丈,东西宽6丈。
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
关楼上十字交叉的房顶非常奇特,在其他古迹中从未见过。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汉函谷关不是一座单体关隘,而是依托地形构建的严密防御体系。
南北朝时期,这里曾置州郡、州治,隋大业年间,新安县治也随之东迁到汉关城。唐宋之后,随着国家的长期统一,汉关渐渐失去防御的功用而被冷落,并历经战乱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汉函谷关在三国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被废,从那时起,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远看关楼,关塞相连,犹似长城,关前更有仿秦关布居,筑有鸡鸣、望气二台,以壮其势。
4/ 古道及外城墙遗址展览大厅
从关楼上下来,随处可见古道路坍塌后的剖面场景。
关于古代遗迹,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考古知识的人来说,无异于走马观花看看热闹,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门道。
这里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汉函谷关城墙遗址展示大厅。
考古遗址上架有大棚,下面是发掘出土的关城墙基、马道及排水口等,都是用方整的石块砌筑而成。
据说函谷关遗址原来在村内,周围都是民房。
每个一直展示的部位都有一些指示牌,告知游客这是哪个遗址的位置。
同时为了有效地保护遗址现场,很多地点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
考古发掘中探测出汉关当时的规模很大,周边二百多米到处是遗迹。
随着汉函谷关考古工作的推进,函谷关的整体布局逐渐清晰,先后还发现了其他仓库、窑场、古道路、城墙等遗迹。
外城墙遗址。
这基本算是个全景图了,但是细节之处还要走进才能看得清。
古道路遗址。
5/ 和公元前说再见
出了古外城墙和古道遗址展示厅,开始往来时的路返回,这一排武士,我想是寓意着他们还在坚守岗位,保护那些古道和城墙吧。
展示厅往北不远,就到了进关楼时候的路边,依旧看不到其他游人,只有黄土为墙、黄草盖地。
介于关楼土路和城墙遗址展示厅中间,伫立着一尊格外高大醒目的人物雕像,他就是前面提到过几次的杨仆大将军。
关于杨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史上则有这样的记载:杨仆,西汉名将,河南省洛阳市今新安县境内人,其东移函谷关和南下平叛的壮举,千古流传。汉武帝时为御史,后为主爵都尉。公元前112年,为楼船将军,率领水军与路博德的陆军一起平定南越国,封将梁侯。汉武帝敕责他有五过,让他不要居功自傲。公元前111年,与王温舒、韩说一起平定东越国。公元前109年,出征卫氏朝鲜,与左将军荀彘为将军,因配合不力、贻误战机,被荀彘扣押,灭朝鲜后,汉武帝知道是二将争功,诛杀荀彘,杨仆当诛,赎为庶人,后病死。
自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仆建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函谷关素有“中原锁钥,两京咽喉”之称,同时,它又是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关,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兴盛。
汉函谷关遗址基本布局是一处东西狭长的小型城邑,卡在峡谷之中,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达到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的目的。遗址南部、皂涧河北岸是主要的生活区,中部有一条狭长的东西向通道,也是唯一的通关道路。
根据出土遗物和对遗迹的解剖,可以确定城墙、建筑和古道均为汉代修建,秦汉时期是关隘体系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关隘遗址的考古资料非常匮乏。
再次踏上这座优雅的木栏小桥,经过翠绿的竹林小道,回到景区大门外。
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景区,我慕名已久,虽近在咫尺,却到今天才来参观浏览,亲身体验雄关的雄浑苍凉,也许这个时候漫步其中,不用冥思就仿佛回到了风雨雷电金戈铁马的远古时代。
新安函谷关的关址千年不变,虽经狂风骤雨多次侵蚀,金戈铁马几度踏过,历经风雨沧桑仍屹立不倒,静心游览,你能感觉到每一寸斑驳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段城墙都是一个故事。
历史上的函谷关一共有三个,最早的为春秋战国时的秦国所建,简称秦关,就是帖子开始提到的三门峡灵宝市东北王垛村的山坳里那个。

游客服务大厅里的宣传栏,内容非常丰富。

第二个是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讨伐马超,想绕开秦关快速转运粮草,在距离秦关东北10里的地方开凿隧道,修筑关楼,简称魏关,抗日战争时期关楼毁于战火,现魏关遗址已经没入三门峡水库。
第三个就是今天看到的新安县东关的这个函谷关,简称汉关,建于西汉时期,皇朝定都咸阳,距今2100多年了。
我与公元前有个约会,今天的浏览,让我多角度的了解到新安县汉函谷关的古往和今来,感受到它曾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灿烂辉煌,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多谢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Yeti
3.05
良好

推荐优点: 省油+空间大+外观个性鲜明+操控性好 缺点: 胎噪有些大,也许是由于采用的韩泰轮胎胎噪大,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更明显;风噪也有些大,习惯了就好了;减震偏硬,可能是SUV的定位的缘故,调校的硬了些;

评价车型:Yeti 2014款 1.4TSI DSG 两驱极地版

fx7601

4.63分
查看1074位真实车友评价
回复 (共5楼)
沙发 征服6688
辛苦哥哥了发帖不易,实在精彩,加精
板凳 征服6688
您的帖子“我与公元前有个约会——纵览西汉函谷关遗址全纪录”由于内容丰富,已经设置成精华帖,记得继续努力写更多好的内容哦!
2019-02-22 16:14:32 来自 PC端网页 来自太平洋app
地板 征服6688
手机管理无法给积分哈
地下室 慕容帮主
征服6688 发表于 4楼
手机管理无法给积分哈
不客气了,友情探访老朋友!
征服6688 发表于 2楼
辛苦哥哥了发帖不易,实在精彩,加精
感谢老朋友支持和鼓励!一起加油!
展开更多回复 打开汽车网APP查看更多精彩回复
5
快来回复楼主呀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

长按图片进行分享
取消 发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