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旅游旺季的原因,我们出苗寨高速出口就一路拥堵,至西门停车场3.4公里距离花了1个多小时,而且停车场还不让进,被工作人员安排到了临时的停车场,离大门有点远。(住在苗寨里一定要精简行李,我们只用双肩包带了些洗漱用品和次日的换洗衣物,不然在寨子里爬坡上坎有你受的。)
西江千户苗寨是AAAA级景区,票价100元。
西江千户苗寨西大门的左边有个类似苗族帽子的建筑,叫西江苗界。它是集合现代与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苗族文化旅游主题园,由于时间关系,匆忙中只拍了张大门照片,没进去参观了。
景区有西门和北门,北门目前只停旅游大巴,自驾车辆全部停西门停车场。 从西门进入苗寨,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购物街,然后再坐景区观光车进入寨内,观光车票价20元,包括4次车票,大门——观景台——一号风雨桥,当然也可以选择分段单独购买,价格是5元每人每段。
进西门不远,又是一座大门,这个门楼下,摆着苗族迎接贵客的拦门酒,拦门酒是苗族的特有习俗,十分原始古老。
苗族拦门酒一共有十二道,每一道拦门酒,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十二道拦门酒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有兴趣、有酒量的可以挑战一下。
苗族女人不分老少,头戴银发冠,髻插银发梳,耳配银耳环,颈戴银项圈,腰系银围腰链…下身着苗家五节裙,脚穿苗家绣花鞋,这华丽丽的一身怕是要亮瞎你的眼。而且据说在女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准备这身行头了,花费 5-6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缝制,而费用据说超贵,这也算是苗族女人一生的荣耀了吧。
盛装打扮的苗族姑娘、大婶,伴着芦笙的音乐,翩翩起舞迎接游客。
观光车到达的第一站是观景台,这是俯瞰苗寨全景、夜景、晨景的最佳观景点。 西江千户苗寨的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的完整,古朴,原汁原味和规模,初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吊脚楼,真的是被震憾到了,怪不得余秋雨先生曾说“观西江而知天下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以它原生态的景色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观看,它四面环山,重峦叠嶂,远看苗寨,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苗寨吊脚楼依山就势,鳞次栉比,迤逦向山上延伸,呈金字塔形。
白水河穿寨而过,风雨桥静静地横卧在河上,河流两侧的坡地上,依山而建的全是木质的吊脚楼。
观景台上,除了观看苗寨的全景,我觉得另一看点就是各种游客照了。瞧,这POSS,堪称专业了哈。 (这是第二天上午在观景台拍的,此时是逆光了。)
小朋友,不错哦,有当演员的潜质。
10元一套租来的苗族服饰用来拍照,效果杠杠的。
从观景台乘观光车到一号风雨桥(走路20分钟以内),看到很大一片水稻田,旁边是吊脚楼,想象下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该有多美啊。
西江苗寨所在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河流谷地,也就是河流经过山地并侵蚀山地所形成的低地,因而这里很难看到平坦的土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上游开辟出了大量梯田,而在河流两岸,结合地形的起伏变化,建造出了错落有致的苗族村寨。
大片的稻田绿油油的,绿地,蓝天,白云,随手拍都如一幅画,我个人觉得这里是苗寨里最值得看的景点之一。
回望来时的方向。
夕阳西下,农家的炊烟、房舍、耕田、小路、晚霞、游客等历历在目,好似一幅水墨画。
人们在田边道路上或坐、或玩、或开心交谈,时光仿佛在此停止,多么惬意的日子。
喜欢玩水不只是孩子的天性,在商业化的潮流中,大人们也依旧能寻到几分儿时的童真和些许原生态的温情。
爱好田园风光的人还是蛮多的,这里的人气很旺啊。我们不知不觉地也徜徉了良久。
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很有特色的建筑。白水河上的风雨桥共有七座,现在的风雨桥是采用的水泥、石头和木材来修建的,而传统的纯木料制作工艺已经没有了。
碧绿清澈的白水河从寨子中间缓缓地流过,青葱的树木,小桥流水,让人流连忘返。
蹲下来拍一张,小溪流拍出小瀑布的感觉,哈哈。
随处可见身着苗族服饰的游客在拍照,给白水河增添了几分民族风情。
风雨桥也是姑娘们最爱的拍照地。
沿河,一座座风雨桥连接着河两岸的苗寨。
白水河边的吊脚楼,咖啡色的墙壁,青灰的屋顶,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地一层层往上堆砌。
从山脚至山顶,一层又一层的各式客栈、餐厅。景区客栈价格依据地势而定,住观景台附近的客栈观夜景和晨景便利,要去古街则要爬上爬下,而且房价偏高;住古街附近夜晚有些吵闹,观夜景又要上山,但价格适中。游客可以根据需要和经济能力自行选择。
4号风雨桥附近就是表演场,晚上的大型演出《美丽西江》就在这里,看这场演出要单独购票,但每天中午11:00有一场苗家歌舞表演,是你携带苗寨门票即可免费进入观看的。
《美丽西江》是一台大型原生态苗族情景歌舞剧,该剧全景展现了苗族从诞生、迁徙、定居和生活的过程,全剧分为四场:枫木化蝶、迁徙、西江风情、苗乡锦绣。
西江古街位于山寨的中心,有两条主要的商业街,商铺、餐厅大多都集中于此,都是传统的苗家装饰,穿行古街,四周的高山上都是木制的苗家房屋。
说是古街,其实大抵是旅游开发以后从农田里面修建起来的仿古步行街。
街上有些文艺小店,倒也不妨一逛,买点手信。
除了数量众多的客栈饭馆,西江苗寨手工艺商店也是一大特色。说到手工艺品,不能不提到苗族银饰。苗家善制银器,带一两件银器回家,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牛角梳是以牛角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有兴趣的可以带一把回家。
这个群雕是苗族的最高敬酒方式——高山流水。苗家姑娘每人手持一个酒海(盛酒器,苗家叫酒海),从高往低依次排开,当客人准备好时,两三个或三四个或五六个或更多个酒海依次倒酒,酒从上而下流入客人口中,形成高山流水,或成酒瀑,场面非常壮观。
文化苑,也叫芦笙场,位于西江博物馆斜对面,这里每天有苗族原生态歌舞表演。
我们来的时候,离节目开演还有段时间,场子里到处是穿苗族服饰拍照的游客。
表演还没开始,这边廊下已经坐了很多观众。
嘎歌古巷是个特别容易错过的地方,我是经过巷子口,不经意间看到里面挂满了彩色古伞,好奇踏进来的。
踏进嘎歌古巷的那一刻,就切实感受到了苗寨的烟火气。小小的巷子囊括了苗族的众多文化符号,比如“源西江”、“家祭桥”、“枫叶女神”等图腾文化,更有苗绣、酿酒、蜡染、手工纸、苗药、古歌堂等文化特色。
小巷子里面别有洞天,没有外面街道的暄嚣。位于嘎歌古巷中心的这个小池塘,据说是整个西江的发源地。
池塘中央的雕塑。
嘎歌古巷里面有各种民族表演和艺术品体验,如造纸、蜡染和刺绣等,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坐下来慢慢亲手体验,店家会把作品给你寄回家。
在商业化严重的千户苗寨里,这是最能体现当地原生态生活的地方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苗族人家的生活、文化,这个地方不能错过。
在嘎歌古巷一直往里走,穿过小巷子,可到河边。
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如果有可能,请一定要来观景台看夜景。夜晚的苗寨是一种令人惊艳的景象,满山的灯光似星星点点,妆扮着这个古老的村寨。
在苗寨间摇曳的迷幻光柱,这一切令夜色中璀璨的苗寨散发出现代的味道。(发出光柱的地方是苗族歌舞表演,我们因观夜景而错过了)
苗寨是一片灯的海洋,白水河两岸及风雨桥上的灯光,格外璀璨夺目。
两座山头的灯光效果,是不是象一个牛头呢?据说这是用灯雕刻出来的苗族古老图腾,可我怎么觉得象一个心形呢。
华灯装饰的风雨桥,伴着白水河里的梦幻倒影,好像人间的仙阁。
四号风雨桥,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比白天更多了几分梦幻。
坐在风雨桥的檐下长廊,吹着晚风看着搅乱灯影的水波,还是很惬意的。
在人来人往的古街中穿行,徜徉在苗寨传统而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氛围中。
逛吃逛吃,边逛边吃嘛,吃是永恒的主题,感觉每家饭店都爆满。
苗寨中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罗圈”(形容走路无力)的说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汤鱼这道菜最为有名。
在一号风雨桥旁临河的饭店里,来一锅苗族杀猪菜,再配上一壶苗家米酒,边品尝美食边欣赏风雨桥夜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饭店小吃摊更是不计其数,在这里你能吃到黔东南特色的各色菜肴和小吃。
白水河的新街上,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酒吧,此时,酒吧里有驻唱歌手正在高歌,现场气氛很嗨哟。
如果你能早起,建议你再次来到观景台,在这里你将有幸看到清晨的西江,她完全不同于白日里的喧闹,一切都回归到安静美好。
青白的曙光、淡淡的晨雾、睡梦中的苗寨、或明或暗的灯光,这一切交融在一起,映衬着或浓或淡的远山,仿佛巨幅水墨丹青铺陈在眼前。
薄雾在莽莽苍苍的山野间飘荡,为这苗寨增添了几分灵气,也为这美景增添了几分意境。
随着天渐渐亮起来,天空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青白色,带上了一丝淡淡的玫瑰红。
天完全亮起来了,景致又不一样了。
从观景台下来,这次选择走小巷。寨子依山而建,全是那种由不规则石块堆砌而成的窄巷,交织纵横,穿梭在小巷子里,也分不清哪条路,只要一路向下就对了,不多一会就回到了山脚。
站在风雨桥上看风景。
此时的白水河,仿佛尚未从沉睡中醒来,河边空无一人,安安静静。
在风雨桥上安静地坐一会,那种静谧平和,远不是那些久居喧嚣城市的人所能享受到的。
风雨廊桥,山水田园,薄雾缭绕,清晨的苗寨确实是另一种美。
漫步在田园风光中,远处炊烟袅袅,缓缓升起的烟雾徜徉在山腰间,恍若仙境。
紧邻风雨桥的小吃一条街旁,已经有早起的苗家大嫂出来摆早点摊了。新鲜糍粑,现打现卖,糯米糍粑的馅料有核桃、芝麻、花生碎等好几样,外面再裹一层黄豆粉,香糯可口。
白天摩肩接踵的街道上,此时少有行人,也许这才是古街原有的模样吧。
这家店也是可以体验蜡染、造纸的,其制作的民族风旗袍很有特色。
西江苗族博物馆参观免票,游客凭身份证进去参观。
里面展览了许多的农耕农具、服饰、节日、建筑、苗药等,如果对苗族有兴趣,这个博物馆还是值得仔细看看的。
苗银是耳熟能详的苗族文化代表。银饰图案多以龙、鸟、蝶、花为主,制作工艺水平精湛。
苗族民间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摇,更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之说,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其出产的中药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这是我们在山寨看到的大多数吊脚楼,一般都改为客栈或饭店了,与传统的吊脚楼不一样的。
这是以前的老式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集客厅、卧室和厨房于一体,堂屋通常有个外廊,廊边栏杆俗称“美人靠”,三楼则可存放谷物农具,有些人家还把木楼边搭成晒楼,白天晾晒谷物蔬菜,晚上纳凉。
沿着一级级的苗寨古道走上去,一路上基本没有看到行人,非常冷清和安静。两旁都是保存较好的原始木质楼,大部分房门都是紧闭的。这里跟熙熙攘攘的古街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果你想走进传统的村民之家,探访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建议来也东寨转转吧。
苗家原汁原味的吊脚楼,房子颇有些年代感。越往上走,房子真的是越老,也越真实。吊脚楼越来越老,以后还有人会建吗?传统工艺需要人传承。
从也东寨的高处往观景台这边眺望,也是一望无际的吊脚楼。
苗寨的吊脚楼,全木质结构配上独具韵味的黑瓦,在葱翠的绿树掩隐下,静谧而美好。
参观完也东寨,回客栈收拾行李,原路返回停车场,驾驶爱车劲畅,踏上回家的旅程。
西江千户苗寨到长沙650公里,驾车8小时(贵州段隧道多,限速很厉害),于晚上回到长沙温暖的家。
多彩贵州系列游记至此结束。感谢朋友们关注。
海报生成中...
生成失败